通知公告
学术报告—刘经南: 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研究的几点思考

报告时:2019年7月5日(星期五)9:00-11:00

报告地点:校学术会议中心一楼大报告厅

:刘经南 院士

工作单位:武汉大学

举办单位: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

报告人简介

刘经南,1943年7月1日出生于重庆,男,汉族,湖南长沙人。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专家,北斗/GNSS(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)技术应用和工程领域专家,中共党员。1967年在武汉测绘学院天文大地测量专业五年制本科毕业,1982年研究生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天文大地测量专业,获工学硕士学位。2003~2008年任武汉大学校长,2012~2018年任昆山杜克大学校长。现任武汉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,国家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,中国测绘学会常务理事,国际“GPS WORLD”杂志编委,国际GPS地球动力学服务组织协调成员,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双跨院士,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专家委员会委员。

刘经南院士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负责完成了中国南海诸岛GPS大地控制网的建立和数据处理以及国家GPS A、 B级网的设计方案和数据处理;随后负责中国广域差分GPS建设方案等多项科研项目、湖北清江隔河岩大坝GPS形变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和软件开发等;在大地测量坐标系理论、卫星定位应用、软件开发和重大工程应用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;主持研发的深圳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,推动了省级及城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在中国的建设。先后获得五次国家科技进步奖,多次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一次国家教委教学成果一等奖。还曾获得中国科协“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”等多项荣誉称号。

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。

报告简介

报告分别从智能、智慧与人工智能的定义与内涵出发,概述了基于自然智能的人工智能研究,以及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交叉性研究,分享了对于自然智能和人工智能的若干思考。

报告认为,智慧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,人工智能可定义为人们学习、探索、研究和模仿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智能并将它们部分赋予机器和环境,使得机器或环境所产生出类自然智能的能力。赋予机器与环境的是类似自然智能的能力(自然智能包括通信、定位、导航和授时等),而不是自然智能本身。智慧和智能是生物界才有的能力,动物智能是自然进化的最高形态,人类智能是其顶端,离不开时间和空间上对外界的感知、认知、决策、行动。研究透彻人工智能应该优先或并行研究清楚自然智能,再研究好如何给机器和环境赋能的方法和技术。


(文章发布日期:2019-07-08)

地址: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屯溪路193号 邮编:230009 Copyright@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测绘工程系版权所有